敖桂明 || 乡贤回乡“搅大江”

在萍乡文化史上或未来的《萍乡市图书馆志》上,2020年8月19日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新馆开张,乡贤回乡。


新馆,乃坐落在新市政府对面玉湖湖畔的第四代萍乡市图书馆,它的前身是周达之1936年建于萍乡孔庙的大成图书馆,至今已有84年历史。2017年12月新馆开工建设,经过两年半的施工,总投资2.7亿元的新馆顺利建成。总藏书量达95万册,其中含电子图书36万册,所藏古籍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乡贤,乃祖籍萍乡的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朱向前先生。朱氏父亲为芦溪县银河人(已逝),母亲为湘东区下埠人,现已九旬高龄。朱氏早年以作家身份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后留校任教,成为一代军旅文学研究大家,军艺也成为军旅文学研究重镇。不惟如此,朱向前先生壮岁之年,偶然闯进毛泽东诗词研究领域,无心插柳柳成荫,数年发掘,竟成为当代中国集毛泽东诗词研究、解读、书写于一身的第一人。其人与莫言系同班同学,其在国内最早预言莫言必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最终证实,更是文坛一大佳话。定居宜春后,收藏成名,书法亦自成一家。

上午九时,布衣子与金坪烟花老总秦斌武二人驱车宜春听松楼迎接朱向前先生,十一时抵达市图书馆新馆。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在新馆举行了简朴的揭牌开馆仪式。抵馆后,专业而又年轻的邹松林馆长引导着向前先生参观了新馆,在地方文献和古籍部驻足甚久。其时,馆方早有准备恳请先生留墨,向前先生也不推辞,稍作思忖,挥毫题写“毛诗”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细加琢磨,新馆凤凰涅槃重新出发,作为“毛诗”研究专家,题赠此句又是何其相宜!午间,市人民政府分管教育文化工作的肖双燕副市长在迎宾馆热情接待了朱向前先生,市文广新旅局朱艳珍局长和副局长李小虎等领导作陪。颇为巧合的是,席间聊到了萍乡在外诸多乡贤及其作品,比如书家刘洪彪及其《缀连琐碎》,比如画家钟涵及其《延河边上》,肖市长认真讲到“图书馆应该收集所有当代萍乡人写的以及写萍乡的书籍”,我不禁莞尔一笑:布衣子的藏书楼就有这个收藏专题,藏品的数量和规模自信着实不少,正准备过几年出一本《书藏萍乡》展示呢!


下午三时半,朱向前先生在图书馆正式开讲,这是新馆开张后的“首讲”,极具纪念意义。新馆学术报告厅共有208个席位,整个现场座无虚席,后排还临时加了一排凳子,因为图书馆平台发布后,市民自发报名已有50人,布衣子作为群主的“石榴群”接龙报名多达178人,两下相加已远超座位数。特别有意思的是,朱向前先生在讲座之始,即高赞石榴群的风流和风雅,谓“在全国讲了300多场‘毛诗’,通过一个微信群拉来近200个高质量听众,这还是头一回!”

朱向前先生的讲座名为《毛泽东与读书学习》。朱氏精研“毛诗”,旁及“毛学”或“毛泽东思想”,于其生平、成就自是熟稔。讲座聚焦毛泽东“读书与学习”,以天才大作家王蒙一篇万字长文《书海掣鲸毛泽东》为切入点,借王蒙之口盛赞毛泽东读书“奇观”,“神人也”。接着展开讲述毛泽东读书四大特点:一是涉猎广,不独社会科学,连自然科学和英文读物也多有涉及,并提出“物质无限可分性”等著名论断;二是钻研深,“五读红楼梦,到死读鲁迅”;三是记忆强,过目成诵、终生不忘。《汪东兴日记》载:毛主席随口说出《水浒传》第65回题目为“托塔天王梦中显圣,浪里白条水上报冤”;四是运用活,“建党建军建国建思想”,“立言数量和质量在同时代的领导人中鹤立鸡群”。而且,放眼古今中外的领导人和国家领袖,无一人在文化建树上能超过毛泽东。
继而,朱向前先生又以散文名家梁衡名作《文章大家毛泽东》为切入点,盛赞毛泽东的文化自信,“一辈子打下两座江山,枪杆子打下革命江山,笔杆子打下文化江山”,并从三个方面阐述:文章大家、诗词大家、书法大家。因为时间的原因,诗词和书法未及展开(朱氏自承这两方面大众也比较了解)。重点讲述作为“文章大家”的毛泽东行文四大特点:气势磅礴凌厉;知识渊博、用典丰富;辛辣的讽刺和轻松的幽默;通俗与典雅完美结合。整个演讲朱氏口若悬河,辩才无碍,犹如行云流水,汩汩滔滔;案例丰富,故事生动,用典恰切,信息量大,气氛极佳。坐在第一排听讲的市作家协会顾问张学龙先生,本欲因事中途离席,但他欲罢不能,直至听完全场,高度赞赏“精彩过瘾,时听时新!”

活动到此已是“功德圆满”。当然并非没有瑕疵,新馆报告厅没有采取阶梯式布局,后排的听众难免感觉不太舒适。参观途中,布衣子偶见馆中对乡贤彭荆风的介绍为“荷尧人氏”,随即指谬,因为大作家彭荆风先生乃湘东镇五四村玉积冲人。

当晚,诸多文化名人在柬埔寨餐厅举行的答谢和欢送之宴,将此次乡贤回乡推向第二个高潮。《中国农民调查》作者,当代中国著名作家陈桂棣、春桃夫妇因疫情一直避居萍乡,他们受邀欣然而来;原市政协巡视员、中医教授、著名文化学者、“神州双管李”李远实先生,市图书馆馆员、当年“北大著名四才子”之一的诗人老木先生,原市文联和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肖麦青先生和青年作家漆宇勤、巫志刚、敖有邦以及媒体人陆玉、周满娇、万炳全等共22人齐聚一堂。席间,大家觥筹交错,谈文说艺,不亦乐乎。朱向前先生感于同仁们的热诚,酒至微醺,妙语连珠。布衣子自带酒水,秦斌武慷慨解囊,朱向前先生手书“美奂美轮腾焰火,能文能武论英雄”以赠。


“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文化名人故居,见证文化历史,镌刻历史记忆,历久弥新,影响深远。芦溪县崇文厚德,近年在朱向前先生故乡银河镇河下村营造“向前文化新村”,已是遐迩闻名。次日上午,遵朱向前先生之意,由年青的马俊强校长开车,市文广新旅局谢霞副调研员与布衣子陪同前往其旧居一观。先生旧居,莫言题词“向前”两个大字,广场、荷塘、老宅和书室俱已修竣,旧居整旧如旧,书室藏品俨然。在银河镇、村两级蓝招年书记等的陪同下,宾主荷塘赏亭小坐,交流后续完善细节后,即启程宣风320国道边的天城餐厅,早有市政协原副主席黎恩荣先生和朱向前先生的中学教师、文廷式后人文自真先生订座,待到原大富汽车工程学校的刘爱萍校长等客人来齐之后开餐。大家开怀痛饮,畅叙友情师生情。黎恩荣先生进门即亮嗓高唱军歌“向前向前向前……”,令朱向前先生更为可感。


新馆定位“城市客厅,百姓书房”深接地气,乡贤来自百姓,又回归百姓。今文化名人开讲,馆以人传,春风化雨,相得益彰。盛世盛事,乐哉美哉!


2020年8月22日记于赣湘诗源私人藏书楼
致谢马俊强、阿颠提供图片
作者简介
敖桂明
■萍乡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委员,市工商联常委,市作协副主席;江西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
■萍乡市大唐幼教机构创始人兼董事长,萍乡市山河水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已出版作品《鼓咙胡》《位卑未敢忘忧国》《傩神传奇》等。

扫二维码|欢迎来耍
关注就是知音,转发就是公益
留言就是发声,打赏就是功德